分享
定制
個人介紹
程凌虛,筆名凌虛,資深記者、專欄作家、知名地產評論員。1959年8月出生,江西樂平市人,現(xiàn)居廈門。現(xiàn)任《廈門商報》記者、《享房網(wǎng)》總編輯等職。兼任澳大利亞《東方地產》報地產專欄主筆, 福建《海峽商業(yè)》、《市場了望》雜志特約...簡介
程凌虛,筆名凌虛,資深記者、專欄作家、知名地產評論員。1959年8月出生,江西樂平市人,現(xiàn)居廈門?,F(xiàn)任《廈門商報》記者、《享房網(wǎng)》總編輯等職。兼任澳大利亞《東方地產》報地產專欄主筆, 福建《海峽商業(yè)》、《市場了望》雜志特約撰稿人,廈門電視臺、城市T頻道、廈廣交通臺特約評論員、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授課老師等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作為新聞“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引進廈門,參與創(chuàng)辦《廈門商報》。率先創(chuàng)辦廈門平面媒體《房產周刊》。本世紀初轉行新媒體,歷任《讀客網(wǎng)》、《廈門房地產聯(lián)合網(wǎng)》、《廈門網(wǎng)》等門戶網(wǎng)站高管,并率團隊創(chuàng)辦《房友網(wǎng)》、《社區(qū)樓》、《享房網(wǎng)》等地產網(wǎng)站。
從事新聞工作30余年,先后在中央、省、市各大媒體發(fā)表1000余萬字新聞、文學作品,獲中央、省、市新聞、文學獎50余件。(消息《潑墨揮毫酬愛心》、通訊《徐財福們辦學記》獲第三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散文《吳音》獲浙贛十四地市報刊征文一等獎)。每周均有觀點見諸廈門乃至閩南報刊、電視臺、電臺、移動電視以及國內外主流網(wǎng)站。歷時5年房地產觀察、研究專著《中國房地產真相》即將出版。
?
知道份子的良心與良知
“文人,總有一股自我放逐的沖動。”
五月的廈門,已是綠肥紅瘦的初夏。在寬敞的總經理辦公室里,西裝革履的程凌虛一邊泡著福建的大紅袍,一邊感嘆地說道。
這句話,既是對交談者的鼓勵,也是對他自己多年職業(yè)生涯的總結。從政府機關到報社,從內地到沿海,從體制內的事業(yè)單位到體制外的民營企業(yè)……
只是,這一路的放逐,沒有腐儒的悲切,卻多一份俠客般的豪情。憑一根筆桿子,一個已經“聰明絕頂”的腦袋,程凌虛的自我放逐之路可謂精彩不斷:在報社,他開創(chuàng)了同城業(yè)界第一個個人時評專欄、第一份房產周刊,培養(yǎng)了一批行業(yè)中堅力量;在企業(yè),他制定了相關行業(yè)的行業(yè)標準,拿下一個又一個含金量十足的資質證書,談笑間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大量價值。
這不像放逐,更像一場冒險;這不僅是一場冒險,更是一次對生命意義孜孜不倦的追尋。正如那首歌所唱的:生命是一場奇遇。
這場奇遇,精彩紛呈。恰如他QQ簽名:“書劍江湖,快意恩仇!”
?
從記者到學者
?
記者,是程凌虛最為重視的身份之一。而學者,則是市場按到他頭上的一個稱號。
1995年,已經在江西《鷹潭日報》擔任要職的程凌虛突然南下,到廈門參與組建一份面對海峽兩岸的全新的報紙--《廈門商報》,時任新聞部主任。高舉高打的程凌虛一下開創(chuàng)了廈門新聞界兩個第一:開設了第一個個人評論專欄--《一周聚焦》,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財經周刊--《房產周刊》。九十年代的《廈門商報》老讀者還記得,那時候每周一見報的《一周聚焦》,言辭犀利、觀點新穎,常常有讓人拍案叫絕之語,讀起來酣暢淋漓,不少人為了這個專欄專門訂了整年的報紙。一些對媒體比較熟悉的市民,甚至懷疑有一個寫作班子在操作。其實,只有程凌虛一人操刀,且是業(yè)余干活,因為當時他的主業(yè)是管理。得知真相后,有人很詫異。但對于在報界從業(yè)多年、當過作協(xié)主席、拿過幾十個中央、省、市新聞、文學獎的才子來說,也就沒有什么奇怪的了。
作為廈門紙媒第一個《房產周刊》的創(chuàng)辦者,程凌虛帶出了廈門第一批地產媒體人。如今,他們都是廈門傳統(tǒng)媒體抑或是新媒體房地產領域的當家“小生”、當家 “花旦”,但對程凌虛仍畢恭畢敬執(zhí)弟子禮。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高考數(shù)學幾乎吃”鴨蛋”的程凌虛開始鉆研充塞著數(shù)據(jù)圖表的房地產市場,并堅持每周寫一篇樓市評論,這一寫,就是十余年。這一寫不要緊,直接把自己寫成專家了。轉眼十余年過去,每周評論從網(wǎng)媒到紙媒到電視,再到分整為零的微博,此時的程凌虛已經成為廈門乃至國內地產評論界最受歡迎的地產學者之一。
“從人的本性出發(fā),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質?!睂τ谧约悍治雠袛嗟囊罁?jù),程凌虛喜歡用這句話概括。作為一位地產評論員,程凌虛算是一個異類:他對房價上漲的批判不可謂不深刻,但是在一些關鍵節(jié)點,他也多次鼓勵市民下手買房。換言之,于理想,他是個不折不扣地“空頭”,而在另一面,他卻比任何人都務實。長期的媒體經歷,讓程凌虛養(yǎng)成了局外人的習慣。不曾浸淫專業(yè)學院,帶來的正能量是對權威的警惕以及對常識以及人性的重視。
這樣的風格,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程凌虛名聲的傳播。但是,經過幾次市場檢驗,程凌虛的學者名聲反而被立了起來。不管是普羅大眾還是媒體公器乃至政府決策者,對程凌虛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如今,他在應邀擔任多家報刊雜志的特約撰人,多家電視臺、電臺、網(wǎng)站的特約評論員,每周五固定在廈視電視臺《特區(qū)房地產》欄目、周二固定在廈廣交通臺《海西好房子》欄目擔任嘉賓,點評每周樓市熱點。每逢政策出臺或廈門樓市發(fā)生重大事件,當?shù)孛襟w乃至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等主流媒體,都會在第一時間采訪程凌虛。有時,他一天要接待十幾拔媒體采訪。據(jù)說,有段時間房產動態(tài)太密集,程凌虛見報率太高,有報社老總一怒之下下了“禁程令”,要求記者一定得換個專家采訪。
?程凌虛地產評論甚至得到海外華人媒體的關注。澳洲的《東方地產》報還特地開辟專欄,定期刊載程凌虛一周樓市評論。他們認為:“觀點很新,時效性很強,語言形象生動,比喻貼切,能直達新聞事件的痛處,在國外的讀者看來“很對味”。
為什么人們那么喜歡程凌虛?有一回,筆者問同城的一位財經記者。這位同仁想了想,給了六個字:“接地氣,說人話?!贝搜圆惶?。程凌虛一直試圖尋找一個更簡潔的敘述方式解析房地產真相。譬如:“房地產是講方言的,不是講普通話的”;“?不要迷戀政策,政策只是利益的二奶”;“ 開發(fā)商來自火星,購房者來自金星”;“千萬別相信“拐點”,“拐點”只是一個傳說“”;“漲得不是房價,而是M2(貨幣)”;“只要資金鏈不斷,房價就不會降”……這些既專業(yè)銳利,又通俗易懂的“程氏格言”一出爐便在業(yè)內和社會上流傳開了。深奧艱澀甚至枯燥的房地產理論及現(xiàn)象,就在這些恰到好處的比喻中鮮活了起來了。
“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借用它來形容程凌虛房地產評論在廈門乃至國內受歡迎的程度毫不為過。他上公交車,經??匆苿与娨曀緳C會攔住不讓刷卡,說:“你是為老百姓講話的專家,難得!”他坐出租車,經常聽廈門交通廣播的司機攀談時聽出他聲音后會不收他的車費,說:“正是聽了你的建議,我終于在房價大漲前買到了自已的房子?!?/p>
“想要照見遠方,需要一股強光燈,這是大多數(shù)人所做不到的。但是想要照見當下,只需一個燈籠就夠了。以數(shù)據(jù)為燈,以良心為籠,縱使照不見遠方,至少能讓人看得清當下,不被腳下坑洼的路面絆倒?!泵恐芤黄摹傲杼撡恰?,就是這樣一盞燈。在過去的日子里,程凌虛小心翼翼地護著他的這盞燈,為廈門的購房者、地產商、投資者、決策人提供著最真誠的分析與建議。
在“時評家”、“房地產專家”、“知名地產評論員”等眾多頭銜中,程凌虛最看重的是“獨立地產評論人”這一稱號?!拔沂且怨仓R份子和獨立評論人自律的。好在經濟上早已獨立,不必看別人尤其是利益集團的眼色行事?!背塘杼撚袔追肿缘玫卣f。
說人話已經不容易,說接地氣的人話,更不容易。然而,這正是眼下市場上最稀缺的,因此,程凌虛受追捧也就不足為奇了。
?
從文人到商人
?
筆者采訪程凌虛的時候,他的身份是一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金字招牌--福建省沃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的總經理。
從清高的媒體界,到每天與業(yè)績、KPI打交道的企業(yè),可謂程凌虛精神上的另一次自我放逐。
2006年廈門商報改制,允許老員工離崗帶薪休養(yǎng)。干了十幾年紙媒的程凌虛一個華麗轉身,玩上了新媒體,這一年,他已經45歲。接下來的幾年里,他從網(wǎng)絡媒體的新聞總監(jiān)開始,到總編輯、總經理,成了一個廈門乃至海西IT行業(yè)和新媒體圈內嶄露頭角的職業(yè)經理人。
文人程凌虛搞企業(yè),有自己的套路。一是做內容。程凌虛篤信一句話:“把內容做到極致,錢自然會追著你跑?!笔聦嵣?,離開報社以后,他的第一個崗位就是地產網(wǎng)站的新聞總監(jiān),離本行并不算遠。經驗豐富的程凌虛到位以后,對網(wǎng)站的內容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梳理,內容水平上了一個臺階,廣告收入也隨之躍升。從文人到職業(yè)經理人,從傳統(tǒng)媒體到新媒體,程凌虛的轉型,一時在業(yè)內傳為美談。
文人程凌虛的第二個套路,是做標準。“不要去做跟別人爭的東西,沒意思。要做,就做標準,參與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加盟沃豐集團前,程凌虛在讀客網(wǎng)擔任副總裁、總編輯,他率團隊創(chuàng)立了大大小小幾十個有關內容、技術、流程及審核的國內數(shù)字出版和傳播標準,拿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è)認定資格和國家版權中心頒布的4項著作權,2010年拿下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fā)的“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成為福建省首家獲得此項許可的民營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在沃豐集團,程凌虛又一舉拿下8本由國家專利局頒發(fā)的”軟件著作權”證書,并率領團隊自主研發(fā)了廈門首個房地產電子商務平臺。真正實現(xiàn)了“看房”、“選房”和“買房”三大功能的網(wǎng)絡化。不僅改寫了傳統(tǒng)的地產銷售模式,更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社會的進步在于民營企業(yè)。民間、自發(fā)、陽光的民營經濟,是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的真正動力?!笨偨Y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程凌虛對民營企業(yè)的偏愛溢于言表。不過也不奇怪,屈指算來,程凌虛服務過的四家公司,其中三家是民營企業(yè),而且這三家企業(yè)在程凌虛操盤下都實現(xiàn)了華麗的轉身,由傳統(tǒng)企業(yè)蛻變?yōu)楦咝录夹g企業(yè)。其中有一家前年已在香港聯(lián)交所主板上市。
“文人如果想賺錢,根本就不用擔心賺不到!”程凌虛不無感慨地說:“現(xiàn)在那些做文化企業(yè)的人太沒有文化了,簡直就是在糟踐文化,讓人生氣。說不定那天我就不再干了職業(yè)經理人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教一教那些沒文化的人怎樣做文化產業(yè)。公司的名字已經想好了,就用自己的名字,搞一個“凌虛傳媒”。
“做這個文化傳媒公司,主要是賣思想,賣觀點,賣創(chuàng)意,真心希望把身邊一群有才華的朋友、尤其是從紙媒體出走浪跡江湖的文友們聚到一起,玩一些大家想玩的東西,建立一套模式,打造一個品牌,一起做蛋糕,一起分蛋糕。”
至于賺錢的事呢?“不操心。還是那句話,內容做的好,錢自己會跟著來!”
?
從知識分子到知道分子
?
自我流放的過程,也是自我解放的一個過程。而解放的終點,也是出發(fā)的原點。
原點在哪里?良心。
2011年,程凌虛準備將幾年間的地產評論結集出書。原本只想自娛自樂一番,印幾千冊以飧筆友,不料被某權威出版社看重,要拿去當重點暢銷書打造。書名定了--《中國房地產真相》,書號批下來了,封面及版樣也排好了,結果臨到最后,也許是因為批判太過犀利,也許是利益集團游說,總之,出版社不開簽印單,新書胎死腹中。興致黯然的程凌虛干脆也不出版了,但繼續(xù)堅持每周寫評論,書稿也只在圈內中間流傳。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后來的房地產市場逐一驗證了他的不少預測,包括清華大學地產總裁班、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在內的不少地方紛紛請他講課,受歡迎程度甚至超過暢銷書作家。
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創(chuàng)始人說過這樣一段名言:“一個國家好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云和淺灘暗礁,及時發(fā)出警告!”?我想,程凌虛確實就是這樣的“了望者”—一位在霧海茫茫盡其心力告知樓市中暗礁與旋渦的水手。
前不久,當廈門的購房者為國五條細則出臺而樂觀時,程凌虛在一周樓市評論中預言:“這只是用限購限貸兩只腳暫時踩住了樓市地雷,既不敢用力踩,怕踩重了地雷爆炸樓市崩盤;又不敢松腳,一松腳怕房價反彈。但不卸掉地雷引線,你又能踩多久?”果然,廈門樓市只是被新政撞了一下腰,短暫蟄伏了一個月又滿血復活,量價齊升。
當人們紛紛把高房價的板子打向開發(fā)商、炒房客乃至地方政府時,程凌虛撥云見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時直言不諱地說:“貨幣放水,市場憋尿,憋得住嗎?”他引用數(shù)據(jù)閘述道:“3月末,中國貨幣供應量余額突破100萬億大關,10年內M2增長六倍。北上廣深乃至廈門島內房價也恰恰漲了六倍。M2增速與房價漲幅曲線幾乎重疊。一邊是貨幣放水,一邊要市場憋尿,輕者尿床,重者憋壞膀胱憋壞腎?!?/p>
在程凌虛的理解里,“知道分子”的“道”,恰恰就是天道,是常識,是人性。要把問題看清楚,需要從“知識分子”出發(fā),看清問題的全貌;要把問題講清楚,更得有“知道分子”的胸懷,才能切中要害,拿出真正有價值的觀點。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一個新的自媒體平臺正在漸漸興起——微博。顯然,這為媒體人出身的程凌虛提供了另一個舞臺,寫慣評論的程凌虛已經不滿足于只在地產領域發(fā)聲。于是,新浪微博平臺,@程凌虛,一個“知道分子”名微博出現(xiàn)了:不管是財經動態(tài)還是社會熱點,都能夠在這里看到新鮮、熱辣的及時點評,不時還分享一兩條史料,借古諷今一番。其中,對社會不公、政策偏差等等,其批判辛辣程度常常讓朋友為他捏一把汗:“老百姓的中國夢其實很簡單:僅求一口無粉塵空氣,一杯無污染清水,一碗無鎘大米,一把無農殘蔬菜,一塊無瘦肉精豬肉,一袋無三氰氫氨奶粉……如果再有奢求,也僅僅是一間不要祖孫幾代人當房奴的陋室而已。如果連這些人類最起碼的生存要求都做不到,那么,中國夢就只能是夢!”!五月中旬,廈門一場大暴雨不僅導致全城交通癱瘓,而且還奪去了5個鮮活的生命。義憤填膺的程凌虛當即發(fā)微博詰問:“【5.16暴雨淹城,拷問城市良心!】一場暴雨,水漫全城,車堵全城!在游客眼中小可愛小清新的廈門是如此脆弱,脆弱到經不住一場暴雨! 廈門,請放慢腳步吧!你GDP增長的速度已經輸給了排水系統(tǒng)泄洪的速度了!”短短一天內,就有20多萬人閱讀。
程凌虛微博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新浪微博,他擁有10萬多活躍粉絲,有時候一個微博的閱讀數(shù)就有五十多萬。他的財經微博尤其是樓市評論,常常是一發(fā)布就被鳳凰網(wǎng)、新浪樂居、搜房網(wǎng)、騰訊房產等門戶網(wǎng)站作為業(yè)內觀點推出,名字也常常與@郎咸平?@葉檀@巴曙松@張維迎@胡祖六@李迅雷@許小年@宋鴻兵@劉戈@余豐慧@吳其倫?@社科院易憲容@光遠看經濟等一線經濟學家排在一起;他的時政評論,經常與@茅于軾?@杜猛?:@吳稼祥?@于建嶸?@周天勇@趙秀池@樓仲平@周其仁@遲夙生律師等一線公知一起被人@,成為知識分子良心的象征。
“不沽名,不圖利;不裝逼,不賣騷。”知道分子程凌虛在微博上喜歡以“四不”老頑童自許。此前,他曾在新浪、網(wǎng)易、搜狐等門戶網(wǎng)站博客的公告欄公開聲明:“本人BLOG 雖為原創(chuàng),但料無商業(yè)價值。只要不違背博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轉貼,可散發(fā),可抄襲,可復制,可冒名,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且不計稿酬,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必注明來源及出處……”一個豁達大度、俠肝義膽的士人躍然紙上。正如一位文友在他微博上評論說:“真正的社會批評家,首先得有骨氣,錚錚有鐵骨,朗朗有正氣,同時又深藏憫世濟人之赤誠。他提筆之時,落筆之處,般般可見“烈士肝腸名士膽,殺人手段救人心”,他不是磚家,他是文俠?!?/p>
從知識分子到知道分子,難嗎?
“說難,也不難。架在兩者之間的橋,其實就是一顆文人的赤子之心?!保ㄎ模宏悤詵|)
?
本胎死腹中的禁書中國房地產真相
中國地產眾生相
京劇《三岔口》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當下樓市很多人迷失方向感以及失落、焦灼的生存狀態(tài)。如今,樓市正處于微妙的“三岔口”:兩個人,一個黑衣人,一個白衣人(代表樓市中的買賣雙方)好象在黑暗中相互摸、亂打,彼此都摸不清對方的底,都在防著對方,又都想把對方打得趴下。目前在上演這一出樓市《三岔口》,正在考驗開發(fā)商、購房人等對房地產市場的信心及耐心……
u2013 ?“限價令”讓GDP與房價齊飛
u2013 CPI是被豬還是被房老虎拱上去的?
u2013 北師大教授稱房價真不高在忽悠誰?
u2013 三輪調控下的房價真降還是“假摔”?
u2013 樓市的“二八定律”與“帕累托最優(yōu)”
u2013 “搶鹽風波”與“搶房大戰(zhàn)”異曲同工
u2013 日本大地震震出中國地產幾多尷尬?
u2013 一個老農眼中的樓市亂象
u2013 ? 樓市三岔口考驗博弈雙方信心耐心
u2013 ? 樓市“中場休息”,觀眾何時回場?
u2013 ? 廈門樓市緣何上演“七月傳奇”
u2013 ? 哈姆雷特式的拷問再一次考驗樓市
u2013 ? 樓市降價緣何“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
u2013 ? 與易憲容對話樓市調控
u2013 ? 開發(fā)商來自火星,購房者來自金星
u2013 ?《魔鬼代言人》與樓市“影武者”
u2013 ?《樓市春晚》:”苦惱人的笑”
u2013 ?“ 嫁人要嫁中石油”
u2013 ? 高房價會不會逼得白領大逃亡?
u2013 ?“蟻族”連“蟻巢”都沒有是怎樣境地?
u2013 2010年樓市:調控?調情?調戲?
u2013 2011年樓市:暗流下都藏著什么?
u2013 2012樓市:流水落花春去也
房價誰來定?政府、房產商和購房者的博弈
什么時候老百姓能出手買房呢?依筆者多年觀察國內外樓市,買房有三個標準:第一,一個城市普通工薪階層,一個月的收入可以買一平方米時,可以買;第二,一套房子真實的價值是15年至20年的租金時,可以買;第三,一個家庭收入的40%以內供樓、能保證幸福指數(shù)時,可以買。一個最簡單的判斷,你什么時候看到報紙刊登有炒家跳樓,或者有爛尾樓出現(xiàn),就可以買房了……
u2013 ?樓市已進入沒有贏家莊家通吃的時代
u2013 ?廈門版的“總理房價”是多少?
u2013 ?誰的眼淚伴著高房價在飛?
u2013 ?踩房價地雷的腳是用力還是收回?
u2013 ?樓市調控緣何總讓老百姓受傷?
u2013 ?蕪湖“救市”政策緣何三日便夭折?
u2013 ?國務院“新五條”預示著第四輪調控來襲
u2013 ?2008年救地產一幕會不會重演?
u2013 樓市“鐵三角”開始瓦解?
u2013 ? “錢大爺”對開發(fā)商撂下狠話說明什么
u2013 銀行果真能承受房價下跌五成的后果?
u2013 房地產的龐氏騙局重現(xiàn)江湖?
u2013 ?“假幣風波”揭穿了高房價的真相
u2013 發(fā)改委反暴利開發(fā)商緣何喊冤?
u2013 高房價緣何在媒體炮轟中照漲不誤?
u2013 高房價的板子到底應該打在誰身上?
u2013 地方大員叫板地產商意味高房價聯(lián)盟瓦解?
u2013 銀行救樓巿豈能亂了方寸?
u2013 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七折房貸”
u2013 樓市“解放軍”能解樓市之困嗎?
u2013 樓市中的“豬堅強”和“范跑跑”結局如何?
u2013 樓市“救市”不如“造市”
u2013 任志強“要死銀行先死”讓誰尷尬?
u2013 成也“地王”,敗也“地王”
u2013 ? 央企“三槍拍案驚奇”刺痛了誰?
u2013 ? 國土部三道“金牌”能否遏制“地王”?
u2013 ? “出來混,終究要還的”
u2013 ? 樓市,到底誰在”酒后駕車”?
u2013 ? “ 農地入市”動了誰的乳酪?
u2013 ? 住建部稱“房租由中介推高”乃為己卸責
u2013 ? 征收房產稅只是測試樓市氣象的氫氣球
u2013 ? 征收房產稅抑或是刺破樓市泡沫的第一刀
u2013 ? 房產稅試點時間表難道又是“狼來啦”?
u2013 ? 房產稅無關民生有關地方政府“錢袋子”
u2013 ? 人民幣若升值對中國樓市影響利弊幾何?
政府到底在做什么?
2009年樓市“救市”,給人們上了生動的一課。如果不是2009年“救市”,也許人們還會認為此前的一次次調控失敗只是管理層相關經驗的匱乏;如果不是2009年“救市”,人們或多或少還希望管理層通過調控讓房價降下來;如果不是2009年“救市”,人們還只是把房價居高不下的矛頭僅僅指向炒房者、開發(fā)商、銀行或者地方政府……經歷了2009年“救市”,之后,人們感到一種被扒掉褲子當猴耍的戲弄和侮辱,也讓成千上萬的百姓看到了之前一次次樓市調控失敗的本質……
u2013 ? 不要迷戀政策,政策只是利益的二奶
u2013 “錢大爺”“調準”房老大連湯都撈不到喝
u2013 ? 住建部“限”字令很傻很天真
u2013 “限購令”猶如“經濟緊急狀態(tài)法”
u2013 ? 房產稅取代限購令是愚民政策
u2013 ? 房產稅無關民生有關地方政府錢袋子
u2013 ? 取消限購令是測試市場反應的氫氣球?
u2013 ? 銀行真能hold住房價跌40%嗎?
u2013 ? 信統(tǒng)計局房地產數(shù)據(jù)寧愿信世上有鬼
u2013 ? 貨幣政策與降低房價南轅北轍
u2013 ? 40城個人住房信息聯(lián)網(wǎng)“網(wǎng)”住了誰?
u2013 ? 央行凍結8000億痛擊游資“地老鼠”
u2013 ? 收緊二套房貸會不會給樓市瘋牛套上籠頭?
u2013 ? 二手房營業(yè)稅“二改五”意味著什么?
u2013 ? 國務院4天兩次出手遏制高房價的后續(xù)效應
u2013 ? 國務院“五大新政”對樓市有何影響?
u2013 ? 拍地首付不低于50%是否“截錯肢”?
u2013 ? 調控政策“另一只靴子”何時落地?
u2013 ? 溫總理首提降房價不啻一聲驚雷
u2013 ? 姜偉新部長一聲斷喝驚醒了誰?
u2013 ? 住建部高官疑似在演“雙簧”
u2013 ? 保障房是“龍種”抑或是“跳蚤”?
u2013 ? 中央財政的“金碗”與保障房的“討飯棒”
u2013 ? 李克強一周兩談“保障房”抓住了“牛鼻子”
u2013 ? 取消經濟適用房,置窮人于何地?
u2013 ? 公租房的陽光能否灑到外來務工者身上?
u2013 ? 3600萬套保障房會不會打白條?
教你看透開發(fā)商的臉
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zhàn)》所說,抗戰(zhàn)要經過“戰(zhàn)略防御”、“戰(zhàn)略相持”、“戰(zhàn)略進攻”三個階段,房價下跌也要經過三個階段,即“量跌價挺”、“量跌價調”、“量價齊跌”。如今,樓市已進入“量跌價挺”的僵持階段,一邊是沉得住氣、持幣待購的購房者,一邊是似乎已沉不住氣、持房待售的開發(fā)商及投資者。樓市“中場休息”,劇場冷冷清清。若想觀眾進場,只有降低“票價” ……
u2013 ? 你看,你看,開發(fā)商的臉
u2013 ? 房價是真降還是“假摔”?
u2013 “房價降20%買房成本更高”忽悠誰?
u2013 ? 現(xiàn)在買房就好比6000點進股市
u2013 “三座大山”壓頂,房企或“斷尾求生”
u2013 ? 房地產誠信度緣何倒數(shù)第一?
u2013 ? 數(shù)一數(shù)樓市還有多少“周老虎”?
u2013 “樓倒倒”掀開了建筑市場“潛規(guī)則”
u2013 ? 樓市還有多少潛伏的“樓臥倒”?
u2013 “寒號鳥”叫不開樓市的報春花
u2013 ? 炒作溫州炒房團救市無異于飲鴆止渴
u2013 ? 廈門“6.8”拍地折射開發(fā)商四大難言之隱
u2013 ? 廈門商業(yè)地塊拍賣緣何也HOLD不?。?/p>
u2013 ? 廈門房地產市場果真“很特殊”?
u2013 ?“你的房價你做主”廣告語耐人尋味
u2013 ? 廈門樓市吹響自救“集結號”
u2013 ? 12.20拍地外地房企吹響“撤退號”
u2013 ? 樓市井噴緣于房價不再“躲貓貓”
u2013 ? 若想觀眾進場,只有降低“票價”
u2013 ? 開發(fā)商緣何再度上演“6.8”搶地大戲?
u2013 ? 未餓死的開發(fā)商會不會被撐死?
u2013 ? 樓市進入了“狼吃狼”時代?
u2013 ? 在房價瘋漲的語境下談成就不合時宜
u2013 “無償收回土地”一語驚醒夢中人
u2013 ? 開發(fā)商穿棉袱地方政府穿單衣?
u2013 ? 開發(fā)商緣何“打死也不降”
u2013 ? 開發(fā)商還能死扛房價多久?
u2013 ? 提高警惕,保衛(wèi)口袋!
中國房產,未來會怎樣
未來樓市大致有三種選擇:一是硬著陸,二是軟著陸,三是不著陸。所謂硬著陸,即進一步加大房產調控力度,加息、加稅、提高首付,實行全國性的房產稅征收。這樣的結果是樓市經過陣痛后一步調整到位。所謂軟著陸,即有保有壓,一方面嚴格限制投資性購房,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設,從而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一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市場,另一個是市場為主導的投資性房地產市場,二者各司其職、互不干擾、并行不悖。所謂不著陸,就是聽憑樓市泡沫進一步吹大,讓房價一路狂奔,即使出現(xiàn)報復性反彈也不出臺政策干預。三項選擇,兩種前途。一種是光明的前途,一種是黑暗的前途。就看國人的智慧和決策者的選擇……
u2013 ? 龍年樓市是一條凍僵的蛇
u2013 ? 瑪雅預言與房地產肖恩克救贖
u2013 ? 千萬別相信“拐點”,“拐點”只是一個傳說
u2013 ?“房地產崩盤時間表”純屬“逗你玩”
u2013 ?樓市高山“堰塞湖”會不會決堤?
u2013 ? 通脹恐慌正在吹大樓市泡沫
u2013 ? 寬松貨幣政策不變,樓市泡沫就不會破
u2013 “4.15”房控組合拳后續(xù)招式有待觀察
u2013 “抽瘋式”的調控必然造成樓市大起大落
u2013 ? 如何破解“房控新政”三道魔咒
u2013 ? 調控初顯成效,謹防政策做“俯臥撐”
u2013 ? 房控新政“看廣告更要看療效”
u2013 “史上最嚴”新政有可能成為“史上最短”的新政
u2013 ? 調控如同“憋尿”,“ 憋”得住嗎?
u2013 ? 樓市是在觀望中爆發(fā)抑或沉淪?
u2013 ? 兔年房價:“上天不能,下地也難”
u2013 “限購令”背后的四大“弦外之音”
u2013 ? 房價可否重來?夢回2008
? ?后記
一
“你有良心,但是你有真相嗎?”
《葉問2》里面,肥波這句臺詞堪稱經典。在影片里,報社的總編、記者們熱血沸騰,但報道也只能止于熱血;肥波算是掌握真相的人,但是卻正在為作惡者服務。倘若沒有最終扳倒惡人的決心,怕是也不會將真相公之于眾的。
這與眼下的地產市場何等相似。而這種迷茫,在地產行業(yè)尤甚。面對各種數(shù)據(jù)、名詞、說法,各種說辭亦真亦假,共同構建了一頭其大無比的大象。誰能說自己完全看得懂這頭龐然大物?在眾多聲音之中,大家都標榜自己所言是真,但又有誰能自證真假?
網(wǎng)絡時代是一個資訊泛濫的時代,因而眼下真相顯得格外昂貴?!盁o圖無真相”等等網(wǎng)絡流行語,從另一個角度刻畫著國人在諸多信息包圍之下更深層次的迷茫。在言論紛繁的時候,真相最容易被湮沒。正所謂極度充裕將產生另一種稀缺,當聲音繁多,最真實的那一面,往往要被假象所掩蓋。
有人說,當今樓市像極了一個江湖,各路大俠刀光劍影、斗智斗勇。各種傳稅、各類故事,令人眼花繚亂。而行走在樓市江湖的媒體及媒體人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二
《紐約時報》印在頭版左上角的25個英文字母:"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所有見報的新聞,都是適合刊登的)。而現(xiàn)在有些樓市媒體與媒體人,已變成“所有見報的新聞,都是開發(fā)商和利益集團喜歡聽的?!必澙?、虛浮、功利、散亂充塞報紙版面、屏幕和網(wǎng)絡,有時甚至是硬拗和胡編亂造。
如果用歌德在《浮士德》中所描繪“出賣靈魂”的意象作比喻,媒體的沉淪,是因為有一群媒體人一再“出賣靈魂”所致;在“出賣靈魂”的前方,是一條深不可測的黑暗深淵,一開始內心深處還會感到不安,但一回生、兩回熟,當“出賣靈魂”成為競爭生存的常態(tài),一切再也無法回頭了。
為什么樓市的媒體與媒體人,會變成今天這付讓人厭惡的模樣?利益使然也!正如曉東兄在本書序言所說:“只要看看地方報業(yè)集團每年的廣告收入中房地產貢獻的比例,就可以猜出報紙上刊登的都會是什么文章?!?/p>
這幾乎是必然的結果。試想:由“出賣靈魂”、“變色龍”的媒體人社群所主宰、控制的媒體,是會在乎現(xiàn)實利益?還是會堅持所謂"All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所有見報的新聞,都是適合刊登的)的價值與典范?
答案,清楚而明白。
三
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了一群擁有高度“專業(yè)能力”、會視各種場合“變色”的特殊群體:他們大都由官員、專家、學者、媒體人組成。長期以來,這些人都是國內樓市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角色。不能否認,他們一度是市場的先知先覺者,甚至是業(yè)界崇拜的偶像。多年來,他們不僅牢牢掌握了樓市的話語
權,而且還能左右輿論。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可以昧著良心、罔顧真相,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充當開發(fā)商的吹鼓手和利益集團的代言人。在報刊電臺、熒屏網(wǎng)絡、論壇講座上口沫橫飛、放言高論,說起謊話假話套話來一樣面不改色、氣壯山河。當然,當他們到了需要用煽動人心最隱晦的欲望、炒作起房價來,更是一等一的高手。他們干的都是盎惑民心、愚弄民意的勾當,有時,假話說多了連自己也迷糊倒了。
在“剪不斷、理還亂”、“一地雞毛”的樓市,相信任何人都渴望知道“廬山真面目”,都想避免陷入誤導與扭曲的資訊泥潭。誠然,最好的方法是報紙、電臺、電視、網(wǎng)絡甚至在各種專題論壇了解真相,然而,理論上應該如此,但現(xiàn)實上卻幾乎不太可能。
當知識精英、經濟精英以及政治精英捆綁在一起,爭相出賣“靈魂”時,就形成了這種“變色”的社群,而當“變色”的社群聚沙成塔、成為一股主宰與控制媒體的力量后,在“劣幣逐良幣”的惡性競爭中,最后形成了“媒體是樓市亂源”的現(xiàn)象。不但其專業(yè)能力廣受質疑,更缺乏知識分子的良心與氣節(jié)。以至于記者被譏為“妓者”,專家被諷為“磚家”。
媒體是社會的公器,知識分子是社會的良知。當知識分子與媒體一起墮落時,社會該會呈現(xiàn)怎樣的亂相?
樓市就是一個極好的標本。
四
老記干了25年紙媒體,6年新媒體。一個偶然的機會,老記誤打誤撞,進入房地產界,混得一個“地產資深人士、知名財經評論員”虛名,并先后擔任幾家門戶網(wǎng)站的總編輯。職守所在,老記于2008年5月在供職的地產網(wǎng)站開設了“一周評論”專欄,主要對國內及廈門房地產政策、樓市新聞事件進行實時評論。每周一篇,周一上線,雷打不動。即使休假出差或身體不適,也從未間斷。有時已快到周一深夜12點了,老記也會搶在零點前發(fā)出,決不拖到星期二。記得有一年除夕恰逢周一,老記在大年三十返鄉(xiāng)的列車上也堅持把一周評論上線。碼字的人都知道,寫評論是體力活,要費時費力搜集資料。但一周樓市評論專欄,老記已堅持了兩年多。
正因為這種堅持,一周樓市評論往往一上線(有時在幾分鐘內)便被谷歌、百度收錄,被國內大大小小的地產網(wǎng)站及財經媒體轉載,被業(yè)內廣泛點擊及評論,甚至得到海外華人媒體的關注。北美的《世界日報》、《文學城》網(wǎng)站、澳洲的《東方地產》報還特地開辟專欄,定期刊載老記的一周樓市評論。他們認為:“觀點很新,時效性很強,語言形象生動,比喻貼切,能直達新聞事件的痛處,在國外的讀者看來“很對味”。今年“九。八”,特地從澳洲趕來參展的《東方地產》報主編徐義把刊載一周評論的一大疊報紙帶給老記,并且說:“很多有思想有文化的讀者都喜歡看,有時他們還會就文中的觀點與在報紙上展開討論?!?/p>
新聞追求就是一個快字,評論也是如此。對出臺的政策、公共事件以及樓市熱點等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是老記的不二法門。老記的一周樓市評論,往往是當天的事當天評且當天上線,因此受到紙媒體朋友的青睞。觀點立場往往第二天便能見報。今年廈門6,8拍地,由于老記事先作了大量案頭準備工作,12點多現(xiàn)場競拍我在12:50分便在網(wǎng)站貼上2000余字評論《開發(fā)商緣何再度上演6.8搶地大戲?》告訴讀者真相。汶川大地震的翌日、上?!吧徎ㄔ贰币淮睒钦w倒蹋的當天,老記便在網(wǎng)上貼上《汶川大地震震出中國地產幾多尷尬?》、《還有多少潛伏的“樓臥倒”?》等評論,剖析了樓市種種黑幕,當即被國內數(shù)十家網(wǎng)站轉載,并被推薦為新浪房產頭條。
記得西方哲學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說:“在真相永遠不被人所知的情況下,你的所作所為代表你的真實品格?!痹谛畔⒉粚ΨQ的房地產市場,老記力求告訴一些真相。所以,老記曾在新浪、網(wǎng)易、搜狐等門戶網(wǎng)站博客的公告欄公開聲明:“本人BLOG 雖為原創(chuàng),但料無商業(yè)價值。只要不違背博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轉貼,可散發(fā),可抄襲,可復制,可冒名,可被任何媒體拿去用且不計稿酬,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必注明來源及出處……”
【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
零經驗實習簡歷模板
21254人用過
學生求職簡歷模板
52754人用過
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
2324人用過
經典工作簡歷模板
6254人用過
投行咨詢簡歷模板
12465人用過
產品經理簡歷模板
7532人用過
程序員簡歷模板
7457人用過
留學英文簡歷模板
4554人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