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制
人物簡介
?。鬯巍⒃輨⒄?,鄧州穰城(今河南鄧州市)人,祖上幾輩生活在關中地區(qū)。金末時投奔南宋,隸屬名將孟珙麾下,寶祐二年(1254年)隨李曾伯入蜀,選拔為將,屢建戰(zhàn)功。景定元年(1260年)四月,升任瀘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身為北方人的劉整以武功獲得升遷,為一些南方將領所忌,這其中就有后來守衛(wèi)襄陽的主將呂文德。剛好此時權臣賈似道為了排除異己,在各路武將中推行所謂的“打算法”,即派遣官會計查核各地軍費,凡在戰(zhàn)爭中支取官府錢物用于軍需者,一律加以侵盜掩匿的罪名治罪。大將多獲罪,趙葵、史巖之、杜庶等名將均因此罷官,還被勒令賠償。另一名將向士璧被奪官下獄,被逼而死,家族又被拘押償付軍需。名將高達、曹世雄對不學無術的賈似道十分輕視,賈似道懷恨在心,命黨羽羅織罪名,逼死曹世雄,罷了高達的官。又嫉妒在釣魚城立下蓋世奇功的王堅,故意把他調知和州,罷了他的兵權,不久王堅即抑郁而死。呂文德當時為策應大使,與四川制置使俞興勾結,打算利用“打算法”迫害劉整。劉整得知消息后,驚恐不安,派人到臨安向朝廷上訴,卻投訴無門。當他看到比他名氣更大的向士璧、曹世雄均被逼而死后,“益危不自?!?,于是秘密派人與蒙古成都路軍馬經(jīng)略使劉黑馬聯(lián)絡,表示愿意以瀘州及所屬十五郡三十萬戶投降。由于劉整是宋之名將,他突然以蜀之沖要的瀘州要求投降,讓蒙古方面感到難以理解。當時蒙古將領多認為劉整投降之舉真假難辯,不可信。只有劉黑馬認為劉整此舉毫不可疑,最終,他力排眾議,決定派兒子劉元振前去受降。景定二年(1261年)六月,劉整召集手下官員,殺死反對投降蒙古者,開門迎接劉元振入城,被蒙古任命為夔路行省兼安撫使。宋理宗聽說后勃然大怒,命俞興討伐劉整,結果卻被劉整打敗。呂文德奉命務必收復瀘州。宋軍首先克復了瀘州外堡,然后采取步步為營、堅壁圍攻的戰(zhàn)術向瀘州推進。劉整難以支持,次年(1262年)初撤出,將瀘州民徙往成都、潼川。正月,呂文德收復瀘州。宋朝廷改瀘州為江安軍,但其所隸之州,除瀘、敘、長寧、富順外,均為蒙古軍占有。劉整投降蒙古對南宋是毀滅性的打擊,他不但提出了先取襄陽的戰(zhàn)略構想,還為蒙古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使南宋的水軍優(yōu)勢蕩然無存。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認為“宋元后期戰(zhàn)爭的關鍵決策人物并非丞相伯顏,而是降將劉整。正是劉整使得元朝作出了重大的戰(zhàn)略調整,……偏安江南,維持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南宋王朝也終因元朝的戰(zhàn)略轉變而滅亡”。
《元史》有傳:
劉整字武仲,先世京兆樊川人,徙鄧州穰城.整沉毅有智謀,善騎射.金亂,入宋,隸荊湖制置使孟珙麾下.珙攻金信陽,整為前鋒,夜縱驍勇十二人,渡塹登城,襲擒其守,還報.珙大驚,以為唐李存孝率十八騎拔洛陽,今整所將更寡,而取信陽,乃書其旗曰賽存孝.累遷潼川十五軍州安撫使,知瀘州軍州事.
整以北方人,捍西邊有功,南方諸將皆出其下,呂文德忌之,所畫策輒擯沮,有功輒掩而不白,以俞興與整有隙,使之制置四川以圖整.興以軍事召整,不行,遂誣搆之,整遣使訴臨安,又不得達.及向士璧、曹世雄二將見殺,整益危不自保,乃謀款附.
中統(tǒng)二年夏,整籍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入附.世祖嘉其來,授夔府行省,兼安撫使,賜金虎符,仍賜金銀符以給其將校之有功者.俞興攻瀘州,整出寶器分士卒,激使戰(zhàn),戰(zhàn)數(shù)十合,敗之.復遣使以宋所賜金字牙符及佩印入獻,請益屯兵、厚儲積為圖宋計.
三年,入朝,授行中書省於成都、潼川兩路,賜銀萬兩,分給軍士之失業(yè)者,仍兼都元帥,立寨諸山,以扼宋兵.同列嫉整功,將謀陷之,整懼,請分帥潼川.七月,改潼川都元帥,宣課茶鹽以餉軍.四年五月,宋安撫高達、溫和,進逼成都,整馳援之.宋兵聞賽存孝至,遁去,將擣潼川,又與整遇于錦江而敗.至元三年六月,遷昭武大將軍、南京路宣撫使.
四年十一月,入朝,進言:「宋主弱臣悖,立國一隅,今天啟混一之機.臣愿效犬馬勞,先攻襄陽,撤其捍蔽.」廷議沮之.整又曰:「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tǒng).圣朝有天下十七八,何置一隅不問,而自棄正統(tǒng)邪!」世祖曰:「朕意決矣.」五年七月,遷鎮(zhèn)國上將軍、都元帥.九月,偕都元帥阿術督諸軍,圍襄陽,城鹿門堡及白河口,為攻取計,率兵五萬,鈔略沿江諸郡,皆嬰城避其銳,俘人民八萬.六年六月,擒都統(tǒng)唐永堅.七年三月,筑實心臺于漢水中流,上置弩炮,下為石囤五,以扼敵船.且與阿術計曰:「我精兵突騎,所當者破,惟水戰(zhàn)不如宋耳.奪彼所長,造戰(zhàn)艦,習水軍,則事濟矣.」乘驛以聞,制可.既還,造船五千艘,日練水軍,雖雨不能出,亦畫地為船而習之,得練卒七萬.八月,復筑外圍,以遏敵援.
八年五月,宋帥范文虎遣都統(tǒng)張順、張貴,駕輪船,饋襄陽衣甲,邀擊,斬順,獨貴得入城.九月,升參知河南行中書省事.九年(三)[正]月,加諸翼漢軍都元帥.[七]襄陽帥呂文煥登城觀敵,整躍馬前曰:「君昧於天命,害及生靈,豈仁者之事!而又齷齪不能戰(zhàn),取羞於勇者,請與君決勝負.」文煥不答,伏弩中整.三月,破樊城外郭,斬首二千級,擒裨將十六人.諜知文煥將遣張貴出城求援,乃分部戰(zhàn)艦,縛草如牛狀,傍漢水,綿參錯,莫測所用,九月,貴果夜出,乘輪船,順流下走,軍士覘知之,傍岸爇草牛如晝,整與阿術麾戰(zhàn)艦,轉戰(zhàn)五十里,擒貴于柜門關,馀盡殺之.
十一月,詔統(tǒng)水軍四萬戶.宋荊湖制置李庭芝以金印牙符,授整漢軍都元帥、盧龍軍節(jié)度使,封燕郡王,為書,使永寧僧持送整所,期以間整.永寧令得之,驛以聞于朝,敕張易、姚樞雜問,適整至自軍,言宋怒臣畫策攻襄陽,故設此以殺臣,臣實不知.詔令整復書謂:「整受命以來,惟知督厲戎兵,舉垂亡孤城耳.宋若果以生靈為念,當重遣信使,請命朝廷,顧為此小數(shù),何益於事!」
時圍襄陽已五年,整計樊、襄唇齒也,宜先攻樊城.樊城人以柵蔽城,斬木列置江中,貫以鐵索.整言於丞相伯顏,令善水者斷木沉索,督戰(zhàn)艦趨城下,以回回炮擊之,而焚其柵.十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遣唐永堅入襄陽,諭呂文煥,乃以城降.上功,賜整田宅、金幣、良馬.
整入朝,奏曰:「襄陽破,則臨安搖矣.若將所練水軍,乘勝長驅,長江必皆非宋所有.」遂改行淮西樞密院事,駐正陽,夾淮而城,南逼江,斷其東西沖.十一年,升驃騎上將軍、行中書左丞,宋夏貴悉水軍來攻,破之于大人洲.十二年正月,詔整別將兵出淮南,整銳欲渡江,首將止之,不果行.丞相伯顏入鄂,捷至,整失聲曰:「首帥止我,顧使我成功後人,善作者不必善成,果然!」其夕,憤惋而卒,年六十三.贈龍虎上將軍、中書右丞,諡武敏.
子垣,嘗從父戰(zhàn)敗昝萬壽于通泉;埏,管軍萬戶;均,榷茶提舉;垓,都元帥.孫九人,克仁,知房州.(元史,卷161,文迻錄自中研院瀚典資料庫)
子劉垓,虞集為作神道碑,見翁方綱〈跋元劉元帥碑〉.今錄于此,以備參考:
右元虞文靖公撰書元帥劉垓神道碑銘,墨跡卷。其敘垓為劉武敏第五子,《元史》本傳止載其四,曰垣、曰埏、曰均、曰垓,當以此碑為實也。武敏卒於至元十二年,正丞相伯顏入鄂之時。碑所云「忠武王以重兵渡江者」,謂伯顏也。是碑撰於至治二年。按文靖於延祐六年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脩官,是年丁父憂,至治元年免喪,二年召還史館。是碑不具撰書月日,蓋在是年召還史館時也——先生年五十一矣。卷後有高江邨詹事手跋云:「虞公卒於順帝至元八年八月。」愚按元代前後有兩至元,順帝之至元止有六年,無八年。虞文靖卒於順帝至正八年,非至元八年也。其卒在五月,亦非八月也。方綱嘗於《道園學古錄》及《類藁》《遺藁》諸編外,手自鈔輯先生詩文,視元刻板本有加焉;而此文尚未收入。昔先生門人李本編錄全集,謂今所存者,泰山一豪芒也,豈不信歟!乾隆癸丑九月,武進趙味辛出此見示,因考其大略書之,附詩於後。
此卷虞文靖八分書在趙味辛篋,予跋後屢欲借鈔而未果。其後味辛南歸,舟覆,此卷沉沒,竟未得存稿,至今以為憾事。嘉慶庚午四月又記。(復初齋文集,卷30)
文靖虞集也,江邨高士奇也.味辛,趙懷玉也.
《王臣八章》之六
劉整(作者:桓大司馬)
惡來一意卻胡塵,堪恨難逢孝廟身。
瀘水礁明元得熾,崖天雨暗宋終淪。
信為南國無多士,屈做北朝三等人。
襄漢風濤聲似泣,金甌破滅自王臣。
【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
零經(jīng)驗實習簡歷模板
21254人用過
學生求職簡歷模板
52754人用過
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
2324人用過
經(jīng)典工作簡歷模板
6254人用過
投行咨詢簡歷模板
12465人用過
產(chǎn)品經(jīng)理簡歷模板
7532人用過
程序員簡歷模板
7457人用過
留學英文簡歷模板
4554人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