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制
基本簡介 黃端伯(1585-1645)一作元功,字元公,號迎祥,生平好佛,嘗鐫私印曰“海岸道人”。建昌新城(今江西省黎川縣)人。明末抗清名重一時的烈漢和散文家、詩人。 黃端伯從小聰敏好學(xué),博覽經(jīng)史。明崇禎元年(1628)進士,次年被授為浙江寧波推官。那時倭寇常犯浙江沿海一帶,他集思廣益,提出防倭十條計策,使該地倭患大為減輕。他在寧波“布衣素食,貨利不攖其心”。對初次犯法者重在教育,對賄賂者則深惡痛絕。對窮書生,只要有文才,便加意勉勵,給予資助和推薦。
個人生平
崇禎五年(1632),因母病故,遂回故里,三年服滿,改任杭州推官。他辦事干練,廣知博聞,公務(wù)之余,常邀兩浙學(xué)士講學(xué)于西湖,為當(dāng)?shù)嘏囵B(yǎng)人才。崇禎十年,考選北上時,又逢父喪,居家七年。耳聞目睹居住在建昌(今南城縣)的益王朱慈炱作威作福、窮奢極欲的種種行為,義憤填膺,上疏朝廷,列數(shù)朱在建昌“擅增兵甲”,“擅增民詞,批行郡縣,騙害良民”等惡行。結(jié)果,反被朱慈炱誣諂為離間親藩。黃端伯于憤怒中棄官為僧,避居廬山。 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入關(guān),崇禎自縊,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建立南朝。黃端伯面北慟哭,盼為國效力。經(jīng)禮部尚書姜日廣推薦,授為禮部儀制司主事。福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南京失守,福王逃逸,禮部尚書錢謙益等百官皆迎降,只有黃端伯在其寓所能仁寺傍門不降。清豫親王多鐸大怒,將其關(guān)押在江寧。在獄中,他談笑如常,并作《明夷錄》言:“丹心傾漢室,碧血吐秦廷”以明其志。六月十四日,清政府下令剃發(fā),他指頸說:“我寧剃(殺)頭不剃發(fā)”。八月十三日,多鐸再勸端伯降,并威脅說:“不降則戳!”黃端伯誓死不降,多鐸命殺之。黃端伯整肅冠履,昂首引頸受刃。劊子手心驚目眩,不敢舉刀,黃端伯厲聲說:“何不刺我心!”臨刑前,端伯面北遙拜,顏色不少變,觀者萬余,焚香拜泣,連多鐸也嘆稱“南來硬漢僅見此人”。端伯死後,清軍將其斂尸入棺,并將其靈柩疊至家鄉(xiāng)新城,葬於忠孝橋側(cè)。(明魯王以海在紹興監(jiān)國時(1646~1653),贈黃端伯太常寺卿,謚忠節(jié)。明唐王聿健隆武年間(1645-1646)亦封其為禮部尚書,謚忠毅。清乾隆時(1736~1795)賜謚烈愍。 突出貢獻黃端伯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有所建樹。其散文文筆犀利,淋漓流暢。其詩真實生動,感人肺腑,表達了他憂國思安、保衛(wèi)河山的忠節(jié)氣概,但他好佛迷禪,多用禪語,又是影響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弊端。傳之于世的有《易疏》5卷、《東海集》、《廬山集》、《瑤光閣集》13卷(其中詩2卷、雜文10卷),皆列入《四庫全書》。 主要著作 《明史》卷275/23/7048 《明史稿》卷255 《大清一統(tǒng)志》卷245一《四庫全書》479/63l 《江西通志》卷84- 《四庫全書》515/847 《浙江通志》卷152-《四庫全書》523/139 《明人小傳》卷4/1l 《明名臣言行錄》卷94/34 《南都死難紀(jì)略》/8 《前明忠義別傳》卷19/9 《明末忠烈紀(jì)實》卷12 《南雷學(xué)案》卷6 《明詩綜》卷76一《四庫全書》1460/696 《明詩紀(jì)事》辛6上/5/2906 《江西詩征》卷62/30 《靜居志詩話》卷20 《鄉(xiāng)詩摭譚》續(xù)卷7/15 《四庫全書總目》卷8/66上;卷180/1628下【著述收藏】 《瑤光閣集十二卷外集二卷明夷集一卷》清乾隆四年(1739)黃祐刻本四冊(北京、江西)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193冊 《易疏五卷圖說一卷》明崇禎刻本(上海、浙江)一《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jīng)部23冊 《瑤光閣文集五卷詩文新集四卷》明崇禎間刊本(臺灣)【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
零經(jīng)驗實習(xí)簡歷模板
21254人用過
學(xué)生求職簡歷模板
52754人用過
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
2324人用過
經(jīng)典工作簡歷模板
6254人用過
投行咨詢簡歷模板
12465人用過
產(chǎn)品經(jīng)理簡歷模板
7532人用過
程序員簡歷模板
7457人用過
留學(xué)英文簡歷模板
4554人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