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定制
人物簡介
敬暉,字仲曄,唐代大臣,神龍政變的功臣之一。唐絳州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死于706年。曾獲狄仁杰舉薦。
生平說明
任衛(wèi)州刺史
敬暉20歲中明經(jīng)舉入仕,武則天圣歷初年(698年),任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刺史。
敬暉到衛(wèi)州任時值秋收時節(jié),但官府卻征集民工趕筑城池,防備突厥。敬暉見狀當即對筑城的吏民說:“金湯非粟而不守,豈有棄收獲而繕城郭哉?”隨之將筑城民眾罷散,此舉深得當?shù)乩裘竦姆Q頌。
做京官
衛(wèi)州任后,敬暉任夏官侍郎,并以該職身份出任泰州刺史。大足元年(701年),他又遷洛州長史。洛州為唐東京洛陽所在地,時武則天在此居住。不久,武則天幸長安,令敬暉為東京整留守(實主管全面工作)。敬暉任職以清廉善治著稱,為此,武則天特下璽書慰勞,并賜物百段。長安三年(703年),敬暉拜封為中臺右丞,加銀青光祿大夫。
武則天晚年寵用張昌宗和張易之,從而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釀成新的矛盾沖突。二張的問題成了武則天末年政治斗爭的焦點,對立的兩派毫不相讓,反二張派最后結成一個政治團體,敬暉是其中主要成員之一。
中宗復辟
神龍元年(705年),敬暉遷轉右羽林將軍,這時武則天已82歲,身患重病,在這樣情況下,敬暉伙同反二張的首要人物張柬之、桓彥范、崔玄暐、袁恕己等人,乘機訴諸武力,發(fā)動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擁載唐中宗復辟。事后,敬暉因誅二張功,擢升為侍中,加封金紫光祿大夫,并賜爵平陽郡公,食實封五百戶,不久,又進封齊國公。
中宗復辟二年后,武則天去世。敬暉又加實封至七百戶。這時,敬暉上表奏請?zhí)浦凶诮滴涫现T王為公,從而引起武三思等人的怒恨。他們于是諷喻唐中宗封敬暉,張柬之等5人為郡王,并賜鐵券,恕十死之罪,但卻罷免了他們的政務,實為明尊暗降。
被武三思所害
當初敬暉等發(fā)動政變時,洛州長史薛季昶曾勸敬暉和張柬之一并誅除武三思,但敬暉與張柬之不聽。政變之后,武三思固得到唐中宗和韋皇后的相助,得以把持朝政,禍患天下。時論認為這是敬暉等除惡未盡的結果。而敬暉此時權柄已失,受制于武三思,又無可奈何,常獨自憤嘆,以致彈指出血。武三思對敬暉等人恨之入骨,掌權后即指令曾被敬暉廢黜的許州司功參軍鄭愔,捏造罪狀,向唐中宗誣告敬暉等人。唐中宗本來昏暗,這時又受武三思和韋后愚弄,隨即將敬琿和張柬之等人貶黜。其中敬暉出為崖州司馬,不久,又改遷瓊州,為周利貞所殺,遭刀剔而死。唐睿宗即位以后,追封敬暉等“五王”官爵,贈敬暉為秦州都督,謚曰“肅愍”。到唐德宗建中初年(790年),又追贈太尉。
敬讓為父訴冤
讓,暉之子,開元中為魏州長史。先是周利貞受命殺敬暉后,開元初以酷吏罷官,起復后為辰州長史。一次敬讓與周利貞同在朝廷奏事,讓為父訴冤,趨前奏道:“周利貞系奸臣意,枉殺先臣暉,惟陛下正罰,以謝天下。”左臺侍御史翟璋奏:“讓官小職微越位奏事,應依法嚴處?!毙诶盥』溃骸熬醋尀楦冈V冤應該矜憐,違犯朝儀也應處分?!绷P讓俸金三月,科周利貞枉殺大臣罪,賜死。
子孫后代
四子:敬讓,尚舍奉御;敬誠,右衛(wèi)大將軍;敬詢,比部員外郎;敬諲,主客員外郎。
曾孫敬元膺,開成三年(838年),自試太子通事舍人為河南縣丞。
后梁宰相敬翔自稱是敬暉的后裔。
【使用錘子簡歷小程序制作簡歷】
零經(jīng)驗實習簡歷模板
21254人用過
學生求職簡歷模板
52754人用過
申請研究生簡歷模板
2324人用過
經(jīng)典工作簡歷模板
6254人用過
投行咨詢簡歷模板
12465人用過
產(chǎn)品經(jīng)理簡歷模板
7532人用過
程序員簡歷模板
7457人用過
留學英文簡歷模板
4554人用過